张一鸣:面试了2000个年轻人,混得好的都没有all in

3月30日晚,雷军官宣小米造车刷屏了所有人的朋友圈。
雷军那句「最后一次创业,为小米汽车而战」大有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豪迈。
同样是在30号当晚,字节跳动9周年,张一鸣在演讲中直言:
「不要随便说all-in,all-in有时候是一种偷懒。」
在张一鸣眼中,如果想得很清楚了,战略应该all-in,那没有问题。
但更多时候,all-in只是「我不想再想了,就这样吧,行就行,赌一把吧」的意思。
以下是整理自张一鸣的原话。
我特别想说:不依赖捷径,少用杠杆。
举两个例子。
很多人说,做业务要all-in,一下子结束战斗。我自己觉得,随便说all-in的团队有很大问题。
在我看来,all-in有时候是一种偷懒。如果你想得很清楚了,战略应该all-in,那没有问题。
但我的感受是,很多时候,all-in往往只是代表了「我不想再想了,就这样吧,行就行,赌一把吧」的意思。
经过缜密的思考与论证后的all-in,和简单想了想就觉得应该all-in,是有非常大区别的。
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草率的all-in下成功。
还有一种走捷径的方式是:对事物的过度抽象,对方法论的过度追求。
这也非常不好。
我自己的感受是,方法论其实并没有那么有用,大部分情况下,甚至可能是没什么用的。
因为你对一个事情抽象,相当于思维上加杠杆。
这个也是我说,为什么不能随便all-in的原因。因为一旦这个杠杆加错,通常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其实这种现象有一个对应的说法,叫作「理性的自负」,这也是人的ego。
因为知识有限性是非常明显的,很多是非结构化的知识,过度地使用概念其实是无助于理解的。
避免过度抽象使用方法,也是一种平常心。
我经常在各种讨论中跟同事交流,don’t rush to conclusion,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太容易说「说白了就是这样」。
我们在做结论的时候,要猜想其他可能,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使用越来越抽象和高级的词汇,也是一种寻求方法论的倾向,也是偷懒的一种表现。
给大家念一段我用咱们双月会材料里摘出来的词,拼凑出来的一段话: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推荐技术赋予的信息分发能力、跨端联动抖头西、分多个产品自研,实现深度共建,形成组合拳,打造内容生态闭环,以此赋能客户用户创造价值。未来我们要增加横向不同场景价值,延长服务链路。同时纵深满足用户需求,借助人类年龄的自然势能,在小中青多个年龄用户深度渗透。另外通过加强基建投入,多种阵地相关产品完善经营价值链路,建立对外用户持久影响力。
读完我相信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段话在说什么。
实际上,我们的很多重要决策并不需要那么复杂的描述。
很多重要的判断是通过对用户和事实的观察做出的,保持敏感的同理心和开阔的想象力很重要。
我经常发现,我们产品中有反直觉的设计。我也经常在想,为什么会做出一些反直觉的设计。
如果你不带方法论,只要非常放松使用产品,就会发现,这地方不太对。
是不是因为我们太想证明某个想法,太固执于某个概念,所以在产品设计中犯下错误?
很多时候,小朋友都能发现设计中有违直觉的部分,为什么饱读各种产品理念分析文档的产品经理发现不了?是不是太想验证某个想法或者太受某个教条概念所影响?
有三个产品,它们都做得很好,一个是Google Earth,我经常用它来学地理,这个产品很伟大但不赚钱。
Scratch,儿童编程,赚不赚钱我不知道,但也很伟大。
Roblox,一种UGC的沙盒游戏,跟我们平时说的游戏非常不一样。
这些产品都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要很有想象力。
第二,要很有耐心,做很长时间。
我在想,我们公司能不能做出类似的产品。
我不是说做得慢就好。快慢由事情本身决定。
但是如果这个事情需要非常有想象力,你才做了两年,就有很多人就说,哎呀这个不行,那时外界的强烈预期会不会影响我们继续投入。
有一次讨论业务竞争,我印象深刻,有一个团队说,哎呀对手增长又快了,我们赶紧做点什么。
我说,原来比对手落后的时候,我们想很多的方法来提高,但没有心理包袱,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行动。
现在,我们比对手领先了,反而做不到平常心,太怕失败,动作可能变形。
我问他,你打游戏吗?打游戏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某个游戏要过100关,你打到99关的时候,就容易手抖。
因为你想着,「我这好不容易到99关了,我一定不能犯错」,然后你一般就会挂了。
平常心对待成功和失败,也包括不要错误归因,把外因当作内因,不要把运气当作能力,要找出成功或者失败的真实原因。
我们最早做短视频,城市用户的留存不太好。讨论时,一个同事觉得肯定是因为城市白领做脑力劳动多,更倾向于图文表达。
总结的逻辑乍一听很有道理。现在我们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不是说所有的结论都不对。只是要承认有的事情我们不知道。
人很不喜欢不确定性,所以对成功和失败都希望找到符合自我叙事的归因。我希望我们能够更平常心一些。
*内容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投资人说】,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