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壹人事APP浏览
加入HR交流社群,
50万HR人在这里

小米辞退“不能胜任”员工败诉引热议!企业绩效管理究竟该如何优化?

来源:壹人事 阅读量:2279 时间:2022-03-29



      近日,“小米辞退不能胜任员工终审败诉”登上微博热搜,小米公司主张:因何某绩效考核分数较低,属于不能胜任工作,于2020年11月4日正式告知何某改进计划不达标,属于经培训后其仍不能胜任工作,并向其邮寄了解除协议。

      不过一审法院认为,小米在未对何某进行培训或者调岗的情况下,直接解除劳动合同构成违法解除。



      事实如何,法院已有定论,不过关于“绩效考核”问题,却在评论区引发网友广泛讨(tu)论(cao)。


01

      网友对绩效考核的吐槽,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绩效得分,全看关系

      · 领导喜欢的绩效A+,领导不喜欢的累死累活也是B

      · 去年换成他的时候,直接给我说,会不会做事不重要,做不做得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听话

      · 每个月各种量化指标,看起来很客观,然后年中绩效还是领导想打多少打多少


      第二类:考评规则,轮流打D

      · 我们公司规定,每个季度必须有10%的员工得B-

      · 第一年工作,年末给我评了80分,年终奖直接被打八折,理由是信任需要有进步空间

      · 强制分布,每个部门必须有不称职


      第三类:利用绩效,变相降薪

      · 绩效可以降系数、扣罚、延期、玩出花来……

      · 告诉你固定工资一万,结果合同里变成3000底薪,7000绩效,然后就可以各种扣了

      · 绩效就是变相的降低工资,或者给辞退员工找借口


      第四类:绩效指标,永远在加

      · 第一个月绩效500,第二个月绩效要求1000,反正永远在加,永远做不完

      · 给定不可能达到的绩效,没达到扣我小一千块钱

      · 老板定的那些绩效,他自己都完不成


      第五类:绩效管理,关我屁事

      · 我就收个银,业绩管我屁事啊,我又不干销售

      · 我一个会计都有绩效工资,我服了


      绩效,是最最常见的管理工具,可是,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创立开始,至少经过了一百年的发展,各种绩效工具层出不穷,各色绩效辅导让人应接不暇,为什么在认知和实践上,仍然存在这么多槽点呢?


02

      收银岗位,真的没有绩效吗?

      那可不是,对于许多线下零售企业来说,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起伏不定的情况下,收银岗位,甚至可以直接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传统上,对于收银岗位,老板会提出如下要求:

      · 确保收款金额准确无误,没有假币坏币,做到账实相符;

      · 保持收银区域干净整洁;

      · 微笑面对客户,优化客户购物体验;峰终定律告诉我们,如果最后一个环节不能让客户满意,那么之前积累的再多好感,也会轰然崩塌。

      仅此而已吗?


      市场部同事举起手来,又补充了三点要求:

      · 推荐办理会员、邀请扫码进群,下载客户端,增加客户锁定,每位收银员社群拉新人数不少于XX人/天,客户端装机量不少于XX次/月。

      · 推荐购买收银台前摆放的小商品,每月销售额不低于XX元。

      · 引导并指导顾客开展自助收银,提高收银效率,自助收银比例达到XX%;

      市场部特别强调,新冠疫情冲击线下零售,线上下单、小区自提逐渐成为消费习惯,而且集团公司大力提倡私域流量,收银岗位与客户面对面接触时间长,特别适合将线下客流转到线上,因此考核指标必须增加第一条。(收银员内心OS:拿着3千的钱,操着3万的心?想得真美!)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客户代表也站了起来,提了一些诉求:

      · 高峰时段,加快收银速度,减少排队时间;

      · 帮助顾客快速处理商品条码识别不了、价格存在争议、扫码支付异常等问题;

      · 优先扫描大件的、能承压的商品,方便顾客装袋,或者能够主动帮顾客装袋;

      · 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收银员内心OS:告辞告辞,您另请高明吧……)


      怎么才能让收银员愿意做好这些,属于激励问题我们按下不表;

      组织需要请收银员做好什么,属于绩效问题我们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03

      岗位分析,是绩效管理的基础。

      首先,是要分析Why。

      我们为什么要设置这个岗位?某个岗位肯定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随着业务规模扩大,业务类型逐渐复杂,分工日益专业精细,才逐渐出现的。Why就是在回答,其他哪些岗位,出于什么原因,需求我们提供协作?具体需求我们提供什么协作?

      比如HR这个岗位,就是因为有了员工招聘、人事档案管理、入离职手续办理等需求,而且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单独设置一个岗位,聘请专人负责,能够提升整体效率。

      之所以设置某个岗位,是因为出于组织协作需求:

      · 要么是在“量”的层面,自己忙不过来,或自己干不划算;

      · 要么是在“质”的层面,自己做不了,或自己做不好;

      总而言之,交给别人,强于自己来干。

      就像上面那个收银岗位一样,有的是老板需求、有的是同事需求、有的是客户需求……这些各个方面提出的、不同情境下的具体需求,就是这个岗位存在的价值。

      因此,我们需求有意识地、系统性地收集这些需求,可能就隐藏在上级的指令、同事的诉求和建议、客户的问题、吐槽和投诉里;

      这些五花八门的需求,如果是“颗粒度较粗”的概述,且内容相对固定不变,我们通常称为岗位职责,如果是“颗粒度较细”的描述,并具体地、动态地改变,我们通常称为绩效目标,二者本质上都是一回事,都是“协作需求”,只不过颗粒度上存在差异。

      这些五花八门的需求,对于业务重点、个人情况来说,其中少数几条是关键的,可以作为当前重点,我们需求做出判断、有所取舍,聚焦关键,重点突破。

      这些五花八门的需求,有的能够直接考核、验收结果,有的只能在过程中观察、反馈行为,有的能够量化,有的不好量化,我们同样需要区别对待。

      绩效应该是这么来的。


      其次,是要分析What。

      我们希望这个岗位要交付的具体结果是什么?以收银岗位“邀请扫码进群,下载客户端”这一职责为例,可以考核结果,也可以量化指标,但是指标具体应该怎么定呢?这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

      111年前,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说企业主通常是怎么给工人定工作量的呢?是根据自身经验、拍脑袋定的。啥意思呢?就是上级主管觉得,指标这么定,应该差不多。

      今天,许多绩效指标仍旧如此,要么是在原有指标基础上,乘上老板想要的增长率,要么是上级主管觉得大差不差。

      但是,泰勒明确说了,这样不行!因为这样定出来的指标,要么高的不着边际,要么低的浪费人工,总而言之,不够“科学”。

      为此,泰勒提出了“工作定额”概念,可以看作最早的绩效指标,什么意思呢?

      · 在不损害工人健康、能让工人感到身心愉快,并在下班后仍然精力充沛的前提下——这可是泰勒书里的原话啊!比较来看,泰勒比起今天许多主管,还是非常人性的。

      · 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操作——泰勒当年聘请了几位大学生,一边拿着秒表,一边拿着记录本,不仅观察工人是如何搬运铁块的,记录下每个动作所用时间,而且依次改变变量,铁块大小、搬运方法、搬运距离……最终找到一套效率最高的方法,让“搬铁块”从经验变成科学,这也是泰勒管理思想,被称为“科学管理”的原因所在。

      如果泰勒能够穿越到今天,面对收银岗位“邀请扫码进群,下载客户端”这一职责,又会怎么进行实验呢?

      此外,泰勒认为,计划和执行应该分离,研究怎么高效地邀请进群、邀请扫码,是管理者的职责,收银岗位只要负责认真执行,而且只要认真执行,不用过多思考,就能完成指标;但是今天许多管理者在制定绩效指标之后,甩给下属,怎么完成,看你造化,时间一到,只管验收结果,这就是典型的推卸管理责任的行为。

      · 全勤投入,能够完成多少任务——在以上两点基础上,认真工作,适当休息,不磨洋工,在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多少任务,就是工作定额。

指标应该是这么定的。


      最后,是要分析How。

      这个岗位要怎么做,才能符合绩效要求?如果说泰勒开创的方法,更适用于工厂这样的“确定性工作”,那么麦克利兰进行的研究,则是更适用于各类“不确定性”工作。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提升国际影响力,选派了许多“驻外联络官”,概括而言,其职责就是通过图书宣传、新闻发言、外交文化活动等方式,宣扬美国的对外政策,打造美国的国际形象。

      这些驻外联络官是怎么选拔的呢?老办法,考试。

      结果却出现了典型的“高分低能”现象。这么下去,别说改善美国国际形象了,不闹国际笑话、不捅娄子,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所以美国外交部找到麦克利兰教授,希望他能设计一套新的选拔方法。

      麦克利兰是怎么做的呢?他从现有的驻外联络官中,选择了一些人,并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表现最为优异的,被称作“杰出组”;另一组是一般称职人员,被称作“适用组”,然后通过行为事件访谈,了解他们工作行为、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发现哪些特质,是所有人员共有的,哪些特质只在杰出者身上表现出来,而适用者身上是没有的。

      1973年,麦克利兰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测量素质而非智力》,认为所谓素质,就是“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既包括行为,也包括其他特征,例如形象、气质、智力等。

这套方法,就是我们今天的“素质能力模型”,具备什么特征,在某个具体工作情境中,展现出哪些行为,更容易取得高绩效水平。

      比如收银员,面相亲和、笑容甜美,就是一项重要的、非行为素质;在收银时,优先扫描大件的、能承压的商品,方便顾客装袋,或者在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顾客装袋,就是一项赢得客户满意的行为素质。

      我们需要优化业务流程、明确行为标准,用好这些工具,开展培训、提供辅导、做好监督,同时听取意见,不断优化。

      辅导应该是这么做的。



      总结一下

      网友们对绩效考核的5类槽点,都是打工人的真实心声,也是管理者平常听不到的真话,我们要特别重视。

      我们认为,绩效管理需以“岗位分析”为基础,分为Why、What、How三个层面:

      · Why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设置这个岗位?这是关于绩效的来源问题;

      · What就是我们希望这个岗位要交付的具体结果是什么?这是关于指标的制定问题。

      · How就是这个岗位要怎么做,才能符合绩效要求?这是关于工作的方法、辅导的开展问题。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文章内容来源环球人力资源智库,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壹人事目前可提供企业社保代缴社保账户托管电子工资条薪资代发节日福利员工花名册智能入职员工商保等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咨询壹人事“在线客服”或致电400-189-1900了解更多,也可以点击官网顶部【注册】,体验壹人事的各项产品。

热门总榜

热门总榜

换一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