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壹人事APP浏览
加入HR交流社群,
50万HR人在这里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解读(三)——《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适用范围

来源:云南省人社局 阅读量:540 时间:2020-05-27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适用范围

 

即将于2020年5月1日施行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专门性法规,是依法治欠的重要体现和制度保证,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根治欠薪工作的高度重视,开启了依法治欠的新阶段。

《条例》的适用范围并未采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表述,其适用范围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只要是“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覆盖的范围,都属于《条例》的适用范围。《条例》的适用范围,具体从支付工资的市场主体、农民工、工资这三个角度来理解。

一、支付工资的主体

从支付工资的一方主体来看,不仅限于“用人单位”。从《条例》第三条关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规定来看,第五条“市场主体负责”中的“市场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即负有支付农民工工资的“市场主体”,既包括“单位”,也包括“个人”。

(一)支付工资的“单位”主体

从《条例》规定的内容来看,“单位”具体包括:1.“用人单位”;2.“建设单位”;3.“总包单位”;4.“分包单位”。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招用农民工时,自己就是“用人单位”。

(二)支付工资的“个人”主体

从《条例》规定的内容来看,“个人”具体包括:1.违法发包或违法分包中的“个人”;2.作为自然人的“出资人”。

二、农民工

《条例》保护的农民工,是“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农村居民”。

(一)“农村居民”

“农村居民”,明确了农民工范围的界定标准,即排除了“城镇居民”。至于如何界定“农民工”,国家会建立户口查询机制,通过法定途径和法定标准来确定“农村居民”身份。

这就意味着在工地上干活的可能不是农民工,因为可能是“城镇居民”;意味着白领甚至高管也可能是农民工,如果他属于“农村居民”。

(二)“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

干活的“农村居民”并非都是《条例》所适用的“农民工”,必须是“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才属于《条例》所称的“农民工”。如果是个人雇佣的“农民工”,或者是家庭雇佣的“农民工”,不属于《条例》的调整范围。当然,这里的个人雇佣的“农民工”,排除了违法发包、违法分包中的个人雇佣的情形,后者属于相关法律和《条例》明确禁止范围。

三、“工资”

《条例》保障的“工资”,是指“农民工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后应当获得的劳动报酬”。“工资”应当符合《条例》和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如按照《条例》规定,必须以货币形式发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至少每月支付一次。

链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4号



壹人事目前可提供企业社保代缴社保账户托管电子工资条薪资代发节日福利员工花名册智能入职员工商保等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咨询壹人事“在线客服”或致电400-189-1900了解更多,也可以点击官网顶部【注册】,体验壹人事的各项产品。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热门总榜

热门总榜

换一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