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可持续性面临压力 北京天津可支付余额不足6月

人社部近日公布的2015年社保数据显示,城镇职工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基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支出增长速度的趋势得到扭转,不过,仍有6个地区的统筹基金可支付月数不足6个月。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和医疗费用支出的一路增长,医保基金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可持续性压力。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人社部得到的数据显示,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908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3%。其中,统筹基金收入568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5.8%。2015年基金支出753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5%,其中统筹基金支出4654亿元,增长11.9%。基金支出增幅略低于收入增幅0.5个百分点。
不可否认,从长期来看,医疗费用持续增加是大概率事件,但医保基金收入却很难提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年轻人口比例下降趋势和老龄化程度加深,导致医保基金缴纳者变少、制度抚养比降低,目前为“三个在职养一个退休”。
另一方面,目前医保覆盖面已达95%以上,进一步扩面的空间已非常有限,且我国劳动者个人和企业的负担已然较重,“五险一金”已经超过工资总额的30%左右,提高缴费标准可能性极低。
社科院此前发布的《“十三五”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显示,从长远看职工医保基金潜伏着严重的支付危机,全国多数地区的职工医保基金将在2020年前后出现缺口。
随着基金支出压力的增大,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尤为迫切。同时要在稳定职工医保待遇水平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机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杜绝医疗保障资源的浪费。
“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要总额预算管理,多种付费方式结合起来。”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说:“如果说敞开了花,再多的钱都不够。病人和医生很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因为他自己不花钱,按照经济学这是最没有效率的。只有自己花自己的钱,这个效率才会最高。”
事实上,本轮新医改把医疗费用控制和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摆上了显要位置。据悉,目前全国85%的统筹地区开展了付费总额控制,并已纳入基本医保定点协议进行管理。超过70%的统筹地区按病种付费,35%的统筹地区按服务单元付费,而24%的统筹地区正进行按人头付费探索。
现在医保都是省级调节,可能有个别地区老龄化特别严重,但是通过省级的调节,就能够防范支付的风险。同时还有战略储备基金,如果真是老龄化严重,出现了基金支付的困难,我们还有战略储备基金,现在也有一万多个亿。”他表示,除此之外,各级财政、各级政府还应该加强预算调控,一旦出现缺口,可以预算来弥补相应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