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保费!精准施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为帮助受疫情影响的服务业领域困难企业恢复发展,近日,北京市人社局与市税务局、市财政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通告,对在本市参保缴费,属于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铁路运输行业的企业,阶段性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保费缓缴政策。
当前,北京与疫情的较量依然处于胶着状态。疫情给生活服务行业带来显著影响,需求减少、停业停工、更改经营方式等客观因素令不少企业“压力山大”,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初创公司,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更可能“伤筋动骨”。当此之时,相关方面细察企业之困,对特定行业出台相应政策,并通过“综合认定”“申请一次”等方式简化参保企业缓缴资格认定程序,可谓雪中送炭。
给企业渡过难关以“缓冲带”,就是给整个社会战胜疫情以“强心剂”。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市众多企业识大体、顾大局,为尽快阻断病毒传播、遏制疫情蔓延,高度自觉配合落实各项防疫要求,更有不少企业主动加入防控保供的第一线。它们的贡献和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也感同身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积极想办法、动真格,从减租降费,到降低融资成本,拿出真金白银为企业纾困,正是一场积极的双向奔赴。比如,近期本市推出“中小微企业纾困18条”,仅半个多月以来,就有100多家小微企业享受到减免房租的政策福利;此次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朝阳区,也正在加快研究制订一系列帮扶企业的举措……这样的良性互动,凝聚起的正是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的团结力量。
与疫情交锋两年多来,我们愈加深刻认识到,以最小代价争取最大防控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想方设法减少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受到的影响。为此,相关部门要打出“组合拳”抓效果,更要拿出“绣花功夫”抓精准,进一步提高各项政策的可操作性。必须看到,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各家企业有各自的困难。就拿餐饮行业来说,暂停堂食后,配送力量正成为企业关心的问题。因此,既要关注社保、税费等普遍问题,也要关注那些个性诉求。主动问询、积极回应,把应对措施执行得更周密,才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获得感。而对于所有企业主体来说,继续积极响应防控政策,加强员工健康管理和个人防护,同样是社会责任与担当的体现。
疫情是暂时的,发展是长期的。助力企业不只是一种“救急”,更是为了不断积累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完善城市治理的能力。政企同心、坚定信念,我们一定会尽快渡过难关,让市场重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