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董事长电话1次罚1万?企业管理,家法不能大于国法

来源:北京晚报 阅读量:1225 时间:2023-03-13
社群 HR社群

“董事长、总经理只需要发现一个电话不接或超一个小时不回复,发现一次罚款10000元;副总经理、董事长助理、总经理助理,只要发现一个电话不接或超过一个小时不回复,发现一次罚款5000元。”据媒体报道,来自贵州贵阳的吕女士近日到一家初创型公司试岗,发现该公司现行奖惩制度中有多条罚款规定。比如,上述情况如果换成各部门总监和经理,发现一次分别罚款1000元和500元;当天罚金未到账的双倍罚款;下班后椅子没推回原位还要扣10元......



无法接受上述制度的吕女士,试岗当天便离开了这家企业。她表示,奖惩制度里几乎都是惩罚制度,自己应聘的是人资岗位,试用期工资为6000元左右。该公司被曝光后引起了大量吐槽,网友据吕女士所述推算:两个月工资恐怕不够犯一次电话未接的“大过”,几个月下来稍有疏忽就要负债上班。如此算来,这家公司压根都不用开展什么业务,单靠内部电话罚款,就能成头部企业。

由于该公司在制度表述上存在歧义,暂且无法确定一通通“夺命来电”的处罚对象到底是“没接到电话的董事长、总经理、经理”,还是“没及时接董事长等管理者电话的员工”。不过,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不管罚的是谁,这项措施都侵犯了公司员工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罚款属于行政处罚行为,其行为主体须是具有相应职权的行政机关。也就是说,现行法律压根儿就没向用人单位开通员工罚款权限,企业罚款也往往得不到法院支持。

不过,在现实中,单位给员工罚钱扣钱的情况相当普遍。有像涉事企业这样公然违背法律的;有私下处罚不写入规章的,比如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在初创时期,对一些小毛病罚得相当狠;还有更多管理者,会通过绩效考核扣分的形式,在法律框架内变通地对工作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员工进行罚款,从而提升全员的工作表现、效率和主动性。

员工就是去挣钱的,把钱作为奖惩手段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但企业的任何“家法”都不能以违反法律为前提。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到奖罚分明、奖惩有度。反观涉事公司规定,如果一名员工总是不接电话或未及时回复来电,的确印证了其散漫的工作态度、较低的工作热情。对此,可以通过提醒、劝诫等多种方式帮助改进,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对电话漏接严苛到“500元起步,1万元封顶”的地步。一个电话没接,给企业造成了多大损失?动辄成千上万的罚金显得离谱而荒诞。再说,这家企业奖惩制度里几乎都是惩罚,暴露粗糙的管理能力和冰冷的企业文化,又怎么可能留得住人、留得住心?

员工要守公司的规矩,前提是公司得守法律的规矩。更重要的是,奖惩规矩必须有理有据、有人情味、让员工信服,如此企业才可能聚拢人才,走得稳健。

壹人事目前可提供社保账户托管电子工资条节日福利员工花名册智能入职积分福利员工学习移动考勤员工体检等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咨询壹人事“在线客服”或致电400-189-1900了解更多,也可以点击官网顶部【注册】,体验壹人事的各项产品。


产品与服务 产品与服务 更多 >
热门HR资料下载

热门HR资料下载

更多 >
热门总榜

热门总榜

换一换
1
江苏2025年社会保险费缴费工资调整申报热点问答
2
企业与试用期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吗?
3
杭州:企业职工养老金申领指南!请收好
4
北京:2025住房公积金年度缴存基数申报常见问题解答
5
徐州市就业政策集锦——失业保险类
6
经济补偿标准太低 竞业限制协议有效吗?
7
一地官宣!这笔钱直接发职工本人
8
7月1日起 河北生育津贴直接发给个人
9
上海职工产前假、授乳假、陪产假都有哪些规定?分别有多少天?
10
江西省住房公积金“既提又贷”政策问答:购房提取、账户余额每月对冲还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