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壹人事APP浏览
加入HR交流社群,
50万HR人在这里

以订立承揽合同为名逃避用工主体责任 应认定为劳动关系

来源:中工网 阅读量:113 时间:2024-05-24

  【案例介绍】

  2021年5月25日,徐某至某公司从事发货工作。同年7月,甲方某公司与乙方徐某签订《承揽合同》一份,约定内容包括:甲方将相关工作发包乙方;乙方按甲方需要,服从甲方业务指导;双方仅系承揽关系,不存在劳动关系。甲方为乙方购买雇主责任险,提供工作餐,每月15日发放承揽费;甲方以工资名义发放承揽费;甲方提供生产所需的劳动防护用品;注意安全生产,如违反操作规程发生事故,由乙方负责;乙方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均由乙方自行承担。同时还约定了“乙方必须遵守以下厂纪厂规:按时上下班,服从甲方工作安排;特殊情况不能上班,须请假;爱护单位财物,丢失要赔偿;统一在单位食堂就餐,不允许在车间内就餐;不得携带厂内任何物品出厂;做好本职工作,保证产品质量”等内容。

  工作期间,某公司每月15日向徐某发放“承揽费”,对徐某进行管理。2021年8月23日,徐某在发货时左踝部和左小腿受伤。

  2022年3月4日,徐某向江苏省江阴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其与某公司在2021年5月25日至2021年8月23日存在劳动关系,仲裁委裁决对徐某的仲裁请求不予支持。徐某不服裁决,遂诉至法院。

  江阴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某公司虽然与徐某签订《承揽合同》,但从承揽合同内容看,徐某要遵守某公司的厂纪厂规,包括按时上下班、服从工作安排、按规定请假等,生产资料及劳动防护用品由某公司提供,某公司每月15日向徐某发放所谓“承揽费”。从权利义务实际履行情况看,徐某自2021年5月25日被某公司录用,由某公司管理,每月15日发放的“承揽费”实为工资。因此,无论从合同的内容,还是实际履行情况看,某公司对徐某存在控制、支配性,双方具有人身从属性、组织从属性及经济从属性,符合劳动关系的特征,与承揽关系中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只要交付工作成果显然不同。双方签订的协议名为《承揽合同》,实为劳动合同,某公司企图以与劳动者签订承揽合同的方式规避用工主体责任,法院对其抗辩不予采信,依法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法官评析】

  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通过与劳动者签订《承揽合同》《外包协议》等方式,企图将劳动者排除在劳动法的“保护领地”之外,进而逃避用工主体责任,剥离其应当承担的劳动法上的义务。产生纠纷时,用人单位往往以双方系承揽关系、承发包关系而非劳动关系进行抗辩。殊不知,这种自认为非常高明的做法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终究逃不掉疏而不漏的法网。法院会根据协议内容及实际履行情况,综合劳动关系人身从属性、组织从属性及经济从属性的实质性特征进行穿透性审查与认定,而不会浮于协议表面的名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及时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明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江阴市人民法院 王晓丹 来源:江苏工人报)

壹人事目前可提供企业社保代缴社保账户托管电子工资条薪资代发节日福利员工花名册智能入职员工商保等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咨询壹人事“在线客服”或致电400-189-1900了解更多,也可以点击官网顶部【注册】,体验壹人事的各项产品。

产品与服务 更多 >
热门总榜

热门总榜

换一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