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解除,职工能“逆算”索赔高额赔偿吗?

来源:中工网 阅读量:470 时间:2024-02-01
社群 HR社群

  记者同志:

  您好。我是一名从事房屋中介的高级主管,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承包了一家店。最近,房屋交易渐热,我们这家店成交量放大,眼见丰收在即。

  谁知,日前总公司人事部门以我为客户垫资、为促进交易成交率,减低个人佣金等为由,欲单方解除我的劳动合同,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由于受到“双封”所限,我想根据我的劳动合同还未履约的期限,来计算我的损失,我准备要求企业赔偿高额的补偿金,请问有什么办法吗?

  大韦

  大韦:

  您好。你所说的“逆算”经济补偿金,历史上确有其事。

  20世纪90年代末期,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为解除一些职工劳动合同,极少数企业采用了“逆算”工龄买断法,即计算解除职工经济补偿金时,不是按劳动合同已履行工龄计算,而是按未履行工龄计算。由于当时劳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这样的做法对解决矛盾和冲突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问题,比如,极个别企业通过“逆算”多付经济补偿金,造成国家财产流失等,故“逆算”的做法一直是相关部门反对的。

  2008年,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受到了广大劳动者的称赞,但对高收入人群来说,他们却感到“不公平”,原因在于经济补偿金“三倍封顶”和“年限封顶”,即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因此,收入越高、本单位连续工龄越长的职工,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会感到“吃亏”,而有的职工就想到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逆算”,就想运用这种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我们可以明确地说,“逆算”是历史产物,即便当年其有一定的作用,也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今天再用“逆算”计算经济补偿金,显然是一种与法相悖的做法,有关部门对于畸高的经济补偿金也会介入调查的。

  (劳动报 赵竺安)

壹人事目前可提供社保账户托管电子工资条节日福利员工花名册智能入职积分福利员工学习移动考勤员工体检等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咨询壹人事“在线客服”或致电400-189-1900了解更多,也可以点击官网顶部【注册】,体验壹人事的各项产品。


产品与服务 产品与服务 更多 >
热门HR资料下载

热门HR资料下载

更多 >
热门总榜

热门总榜

换一换
1
江苏2025年社会保险费缴费工资调整申报热点问答
2
北京:2025住房公积金年度缴存基数申报常见问题解答
3
杭州:企业职工养老金申领指南!请收好
4
企业与试用期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吗?
5
徐州市就业政策集锦——失业保险类
6
河南省商丘市参保女职工生育津贴8月1日起直发个人
7
上海职工产前假、授乳假、陪产假都有哪些规定?分别有多少天?
8
经济补偿标准太低 竞业限制协议有效吗?
9
7月1日起 河北生育津贴直接发给个人
10
一地官宣!这笔钱直接发职工本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