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人事logo
去壹人事APP浏览
HR交流社群二维码 加入HR交流社群,
50万HR人在这里

频频启用竞业限制,不一定是在保护企业

来源:壹人事 阅读量:1112 时间:2022-02-16

近日,原万得数据分析师王某跳槽B站被万得认定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索赔200万元。该案二审判决宣布:仅以经营范围重合为依据无法判定万得与B站构成竞争关系,王某无需支付违约金。这一新闻背后,引发了这样一个话题:互联网大厂“竞业协议”,真的合理吗?


观点一 全员竞业限制不合法


曾在互联网大厂有过工作经历的周小姐透露,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会要求员工签订一系列竞业协议,其中所设立的条款针对求职者并不友好,但是为了获得一份优质的工作,求职者又必须签订这份协议。


什么是竞业协议?一句话科普:员工离职时,与原所在单位签署一份协议,协议期内,不到某些特定的竞对机构或组织工作,原单位按月发放一定数额补偿金。但如违约就要返还补偿金,并承担违约赔偿。


那么,对于竞业协议,法律是如何规定?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全员签订的做法显然并不合法,因为竞业限制并不适用于普通员工。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竞业限制的义务主体只能是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用人单位不得与上述人员以外的其他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否则该约定就是无效的。


此外,有律师指出,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机会和自由择业的权利,因此用人单位要和劳动者签竞业限制的话就要支付高额成本。因此,企业的竞业限制一般不与普通员工签订。现实中,有的企业为了防止员工辞职,把竞业限制当成防止员工跳槽的手段则更为不妥。




观点二 “霸王条款式”协议应遏制


有网友总结,目前互联网的竞业协议在普遍意义上的约定有这几点:一是规定不能从事本行业的工作;二是竞业协议启动不启动取决于公司,只有裸辞空白期3个月后公司不发补偿才失效;三是补偿金额低,只有日常工资的20%-30%。“这种完全倾向于公司的协议为何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愈演愈烈,在许多行业中应届生刚入职就需要签订。这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成‘卖身契’的竞业协议,应该得到遏制。”


在知乎、脉脉等社交平台上,不少职场人分享他们被竞业协议裹挟的经历。最初,很多求职者都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之下签订的协议。但一旦有更好的平台,或仅因为家务事离职,最终会因竞业协议惹上纠纷。


曾在跳槽期间因此惹上官司的张先生说,曾先后就职于两家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最终被上家起诉。张先生认为现在的竞业协议已经完全违背了当初设立的初衷,最初只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利益,但是现在却成了企业获得高额赔偿的一种手段。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更像是“卖身契”。




观点三 滥用竞业限制拖累行业发展


有观点认为,竞业协议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如果滥用,就会严重阻碍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同时也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劳动权。


有HR在知乎评论区直言,如今不少互联网公司竞业限制范围过于宽泛、模糊,甚至有公司竞业直接覆盖整个互联网领域。这意味着,原本平等互惠的竞业限制有被滥用的倾向,一些“打工人”被迫抛弃行业积累,重新选择行业。


对此,有观点指出,如果竞业限制协议变成一个霸王协议,劳动者不签也要签,限制范围无限扩大,表面上看,受伤的是那些希望通过跳槽,提高薪酬待遇、获取更多学习机会的“打工人”,但从长远来看,一个行业一旦失去了人员流动性,行业发展也必将失去活力。


因竞业协议限制,员工个人或许面临无法快速再就业,或被迫转业的情况,而从长远看,也会造成同行业人才紧缺,人才浪费等情况。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会阻碍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该观点认为,非核心岗位的普通员工的竞业协议,完全可以用保密协议+知识产权方面等相关规定来替代。


观点四 合理竞业协议是“双保护”


从目前职场人士对此话题的讨论程度来看,对于竞业协议持排斥态度的,仍然居多。不过,也有持不同态度的声音。


竞业限制协议作为国际通行的一种竞争保护策略,被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那么为什么近几年,会给大众留下互联网行业竞业纠纷频发的印象?实际上,只是因为互联网行业诉讼标的额相对更大,互联网这个领域也相对更有话题议论性,所以,给大众一种错觉:只有互联网才竞业。


但其实竞业限制本身并没有问题。有网友提出,一个可能的思想误区是,竞业限制协议是在帮助用人单位压制员工。其实并不尽然。一份合理的竞业限制协议其实应该是对企业和员工的“双保护”。说到底,竞业协议,对员工和企业来说,同样都有约束。因此,有观点认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企业、员工双方签订竞业协议的做法或将成常态。(劳动报记者 陈宁)




观点

90后:面对员工离职企业应更有格局


竞业限制,在过去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概念,然而,据媒体采访发现,随着互联网发展,不少普通劳动者如保安、清洁工等都曾遭遇竞业限制,个别企业甚至要求全员签订竞业协议,在员工离职时增添了不必要的障碍。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4条的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也就是说,普通的、不具有保密义务的人员是不需要签订竞业协议的。


竞业协议的原意是为了保护企业机密不被泄露,而不是作为企业的庇护伞,对员工进行打击报复或是强员工所难。笔者认为,滥用竞业协议,强迫所有岗位的离职员工签订竞业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来讲与职场霸权无异。我们总在说“企业合作创造双赢”,那员工与企业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在能够实现双赢的情况下,又何苦要撕破脸皮,损自身企业的形象呢?


归根结底,企业对离职员工的固有评判存在误区,企业往往会将离职员工视为“背叛者”,因此,存在员工离职时故意卡手续或逼迫员工签竞业协议的情况。然而,离职固有缘由,但比起离职原因,企业这样的做法才是真正让离职员工寒心。利用规则保护自己无可厚非,但滥用竞业协议强员工所难,就不该是一家成熟企业应该有的格局和风范。(劳动报记者 陈宁)


70后:企业留人,应更多正向操作


有的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标注的竞业限制企业竟有三百家;有的企业让保洁阿姨、保安大哥都签竞业限制条款……竞业限制正在泛化、甚至被滥用。

说到底,当下企业运营需要资金、技术,但最核心的依然是人。企业为防止人员流失,因而设置了重重门槛,竞业限制就是这样的“门槛”之一。


但是要想留人,本可以有更多的方法。比如我们常说的经济待遇留人,还有给予人才发展空间,当然还有亲情留人、企业文化留人等。在留人上,企业管理者多做正向思维,少一些负面情绪和操作,才是该有的态度。


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如果破裂,一旦真到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地步,更应该好聚好散,谈好“散”的方式。企业对员工任何恶意的竞业限制,以及离职员工通过社交媒体对企业的控诉,都会让彼此减分。


*文章来源中工网,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壹人事目前可提供企业社保代缴社保账户托管电子工资条薪资代发节日福利员工花名册智能入职员工商保积分福利等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咨询壹人事“在线客服”或致电400-189-1900了解更多,也可以点击官网顶部【注册】,体验壹人事的各项产品。

产品与服务 产品与服务 更多 >
热门HR资料下载

热门HR资料下载

热门总榜

热门总榜

换一换
关闭